向山寨致敬—写在谷歌音乐上线之后

谷歌音乐搜索

谷歌音乐搜索在3月30日正式上线,一周过去之后再谈似乎火星了一点。那么,就允许我用一个火星人的眼光来评价一下谷歌的这项新服务:

Google进入中国以后就变成了“谷歌”,股沟会唱歌是Google本地化的第一个尝试。作为一家上市公司,世界互联网的标志企业,伟大的 Google来到神秘的东方,也不免晕菜。在中国,Google虽然贵为搜索王道,但是中国人更认同百度。10个人里有7个人用本土的搜索引擎百度,剩下 的3个人也不全用Google。即便是这样,Google还是感到很欣慰了。因为同样是亚洲国家,韩国变态到把搜索和门户结合在一起,推出自己怪异的搜索 引擎naver和empas,Google连啃剩的骨头都没有半根,在韩国被斩尽杀绝。

接下来,Google又发现了更恐怖的事情—中国人用最简单的上网方式,根本懒得用搜索!N个家庭,N个网吧,都默认 www.hao123.com这样的导航网站为起始页面。中国网民想看什么网站或者内容,他们根本不是去打开搜索网站的页面,在输入框里输入相关内容。而 是用他们唯一掌握的拼音技巧拼出hao123几个字,然后就用鼠标在页面上点他们想要去的网站。他们不会费心去背诵新 浪=www.sina.com.cn,要他们去背谷歌=www.google.com更是做梦。Google悚然而惊,在中国启用了最短的域名 www.G.cn,但是一切都太迟了。通过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,中国网站主已经让网民用惯了网址导航站。于是,Google低下了头,含着眼泪掏出2亿人 民币买下了www.265.com……

Google委屈,Google郁闷,为什么啊为什么?那么山寨的东西会有那么多人去用?我们那么先进,那么NB,为什么中国人不接受?

结论是:只有山寨才能救Google。于是,谷歌脱掉了燕尾服,换上草鞋和蓑衣,开始在中国泥泞的山路上开始狂奔。

谷歌音乐搜索这 一新产品就体现了谷歌的山寨化进程和它所有为保存Google伟大之处的尝试。首先看产品的名字:谷歌音乐搜索。在中国,搜索引擎公司都会在音乐搜索的条 目上简单地写上“Mp3”三个字符。不要小看这个字眼,对于一千万高端网络用户来说,Mp3和音乐是等价的。但是,对于2亿7千万网民来说,Mp3不是音 乐,它的意思是“在网络上免费收听和下载的音乐”。在这个问题上,Google做了一点坚持,没有用“Mp3”,而是冠以“音乐搜索”的标题。所以,这个 名字会很损伤用户数,网民只知道Mp3,但是不知道音乐是什么东西。

再来看产品界面,虽然Google竭力保持自己简洁的风格,但是我们还是能看到它拉出了列表。加上了恶俗的排行榜,怒长的歌手列表以及音乐专题。为什么要这样做?请让我们随便打开一个中国本土的音乐站点,例如:一听音乐网。 看到没有,内容全部都是罗列式和堆叠式的。这是为了应对标准网民行为习惯而做的设计,看上去很土,很山寨,很繁复,但是极为有效。一个标准网民上网会干什 么?头两件大事不是看新闻,读Blog,或者进BBS讨论,而是听音乐和打游戏。50年后可以做个统计,一辈子上网,但是只听音乐打游戏用聊天工具喷口 水,一次都没有去过门户网写过Blog在BBS喷过水的网民,估计会是网民的主流。

这位标准兄上网的第一件事情是打开IM,然后点开IE浏览器自动跳转到网址导航站,选一个音乐站。从推荐的专辑或者火热歌手里选一个,毫不犹豫地按 下“全选”和“播放”。于是,一个音乐播放器就弹出来,自动播放音乐。标准兄戴上耳机,心满意足地开始游戏、聊天。注意,整个过程里他除了输入IM的密码 之外,他几乎只用鼠标,基本不动键盘。所以,Google音乐搜索也按照相同的用户行为逻辑设计了产品,尽量让用户鼠标走天涯。不过,为了满足简介的 Google风格要求,并没有如同本土音乐网站一样把所有内容放在一个页面里集中展示,而是分成了N个页卡:首页、排行榜、挑歌、歌手库、专题。让用户可 以用鼠标点击,切换不同的内容。同样的,这种设计会让标准用户觉得麻烦,因为居然不是用鼠标一次点击就可以搞定的。即便有这样流失用户的风 险,Google的产品经理估计也因为这样的界面而难过得流泪。所以,他选择了一系列很不专业的单词,显得比较专业的样子。可能:

排行榜应该写成:最热歌曲榜,或者劲歌金曲榜
挑歌应该写成:电脑选歌,或者随意选歌
歌手库应该写成:歌手,或者歌手名单,或者是按人名选歌
专题应该写成:人气专辑,或者推荐专辑,或者是劲爆专辑

在网上,中国人一点都不含蓄。他们要知道来这里可以干什么,需要直接明了的指示。把妓院叫做“洗头房”或者“桑拿室”,在网上是行不通的。你哪怕是叫做“炮房”,都好过叫“保健按摩室”。

把音乐搜索引擎页面做成这个样子,忠实的Gfans可能会很伤心。所以,Google还是搞了一点新意思:音乐泡泡。类似美国的潘多拉或者 last.fm,采用所谓“音乐DNA”的选歌模式,根据你对节奏、声调、音色、年代的选择,模糊挑选出符合你个人喜好的音乐来。界面使用Flash技 术,很炫很Cool。这样一来,可以满足互联网上高端用户的心理—Look!唯有Google才有这样炫的功能,我使用谷歌音乐,岂能是一帮无知网民 所能比拟的?Gfans也会很泪下,骄傲地说:Look,这,就是我们家Google的NB之处!

于是,掌握网络话语权的高端用户会赞扬之:毕竟是Google呀……大众则默默地点开页卡,按照他们平素熟悉的方式,继续“全选”、“播放 ”。Google则可以开动公关机器,宣布:本店全部正版,全部免费。用正版概念对抗网络上的另外一种声音:干!才那么几首歌?!和颜悦色地解释说:因为 正版,所以精选。因为精选,所以王道。请耐心等待,我们会有越来越多的歌曲,和越来越好的服务。

Google有钱,也有时间。它可以耐心等待,等待用户慢慢接受。在这个痛苦而漫长的过程里,它要忍受全盗版的音乐网站和它抢掠用户,忍受其它门户 网站Mp3搜索的丰富内容。持续改进页面,让更山寨的内容组织模式让普通用户觉得使用方便,拼服务器资源,用稳定高速吸引用户。同时开发出更多炫目但是只 针对小众用户的功能,让他们去做免费的宣传和公关。

总体上来说,谷歌音乐搜索吸收了大量山寨元素,并且按照山寨音乐的方式组织实施内容。Google在这个问题上,采取了美国人惯常使用的实用主义, 即便谷歌音乐其实并不是那么Google,但是在总部还是受到了极高的褒扬。在进军中国市场的道路上,谷歌换上了草鞋快速奔行,等于是承认了山寨的价值。 面对这些巨无霸公司的时候,他们也许会表现出反应迟钝和执行不力,但是谁也不能否认一点:它们都拥有可怕的学习和适应能力。你可以打击它十次,百次,它可 能不会做出及时反应,处于守势。但是,它能忍受,并且默默学习和改变策略。下一次,它只挥出一拳,但是这一拳可能会让人骨折筋断,甚至彻底改变格局。

转载至:槽边往事